•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州:用“五有”思政实践课铸魂育人

    发布时间:2023-10-25 10:42:48  

    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把“思政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高度、有深度、冒热气、接地气的“思政实践课”,成为壮乡苗岭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基础课。

    突出边疆特色,思政课堂“有风景”

    紧扣“高举旗帜跟党走•立德树人兴边疆”时代主题,创建以筑牢边疆学校“红色堡垒”、争做扎根边疆“红烛先锋”、培育守护边疆“红心少年”、追寻和谐边疆“红色印记”、汇聚建设边疆“红色力量”为内核的“五红”特色党建品牌,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培育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充分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打造具有云南特色、文山特点、边疆风貌的“边疆学校党建长廊”示范带20条,推出“美丽西畴之旅”“英雄麻栗坡之旅”“生态丘北之旅”“秘境广南之旅”等覆盖8县(市)的研学旅行精品路线19条和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园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体验式、沉浸式、嵌入式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200余次,参与师生1.2万余人次,推动形成“校校组织、班班参与、人人体验”的生动局面,“点线面”一体的思政大课堂逐步形成。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研学实践为切入点,以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为契机,紧紧把握从低到高学段中启蒙道德情感、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增强使命担当的课程目标,精心制作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7节“思政+研学实践”精品示范课在全州展播,80万余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并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思政实践课”。

    突出模式创新,思政课堂“有温度”

    坚持“五育并举”,深入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后服务,给“双减”落实添上“思政”底色,结合学生兴趣点创新开设壮族竹竿舞、毛巾舞、纸马舞和苗族芦笙舞、芦笙乐器,瑶族梆鼓舞和梆鼓等特色班,开展射弩、吹枪、陀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传授技艺等,用有“触感”的“大思政课”滋润学生,让思政课从“书本本”走向“心窝窝”,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启动“师生共读行动”,采取书记校长示范领读、教师学生共学共读、模范榜样引领诵读、阅读活动展演展示“四位一体”悦读模式,鼓励学生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在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中,传承记忆、赓续精神、开阔眼界。

    加强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七乡少年行”研学旅行活动和“小小红色讲解员”视频大赛,培养壮大讲解员队伍,让少年儿童在学、思、践、悟、行中坚定理想信念,宣传讲好文山故事、革命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和改革创新故事。

    突出机制构建,思政课堂“有目标”

    坚持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规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规律融合在一起,调动各种资源及力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生成长的每个环节,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州、县市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县市政府常务副县市长分管教育工作,把落实教育责任、提升教育质量纳入县市、乡镇党委书记和教育成员单位年度述职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履行教育职责,教育综合发展系数全省排名从第11位上升到第3位。

    出台“文山州预防溺水六条措施”“文山州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九条措施”,建成“少年儿童之家”5170个,深化落实基层党政、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责任,让少年儿童在校有师管、离校有“家”护,共享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推行“千名干警挂万班”普法教育,全州2358所学校均配备法治副校长,并整合全州3656名政法干警,挂钩到10097个班级担任“第二班主任”,做到思想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100%覆盖,全州青少年学生违法案件大幅减少。

    突出一体推进,思政课堂“有体系”

    出台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方案,以思政课程建设、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评价激励体系建设、育人环境优化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实践活动育人“六大工程”为抓手,采取“3+5+N”模式构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聚焦课程目标、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研联盟、协同体系、资源共享、评价体系等8个重点加快一体化建设进程,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格局。

    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开发《致敬最可爱的人》《践行西畴精神 担当历史重任》《神草三七颂乡情》等以“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为主题的地方特色课程,让学生学起来有“共鸣”、听起来很“解渴”、品起来有“回味”。

    开设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文山州分课堂暨“七乡•红烛”大讲堂,先进模范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门讲思政课4期,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2544堂,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将德育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重点任务相结合,制定中小学德育星级学校评定与管理办法,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成可操作、好实施、分学段的四个评价标准,在全州中小学开展德育三星、四星、五星学校创建,命名德育“四星级”学校33所、“三星级”学校56所。

    突出专兼结合,思政课堂“有梯度”

    成立文山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和研修中心,发挥文山学院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文山优质教育全链条中的“链主”作用,文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与文山州第一中学、文山市第一初级中学、文山实验小学、广南县岜皓小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研究指导。

    深入推进学区化办学改革的“文山模式”,各学区联盟学校组建传帮带梯队式、研教一体型的教学团队,支持教师通过实践研修、社会调查、轮岗锻炼等方式,体验和把握社会现实,拓宽视野、丰富认知,依托“社会大课堂”把思政课讲得更富时代感、更有吸引力。

    加快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跨区域、跨学段、跨学科集体备课磨课,背靠背的学段壁垒、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日渐打通。

    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育工程和“1+2+N”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开设书记校长大擂台讲管理、教师大擂台谈教学,分学段组织各科目教师培训和课赛,新培养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75名,确定名校和名校长培育对象15所、15人。

    建立州县乡校四级联动全覆盖培训机制,分级分类轮训各类教育人才13.72万人次,全力打造一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更好践行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神圣使命。

    (谢祝)

    (编辑:董飞 排版:李法楠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