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文山州2023年“追寻红色印记·争做强国少年”少年寻暨“石榴籽一家亲”暑期各族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正式启动。开营仪式后,来自文山州的42名学生,背上行囊启程前往南京—上海,开启研学之旅。
芳草绿深,梧桐正茂,穿过千年历史,金陵风光依旧古韵犹存。营员们激情满满来到研学第一站——南京。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第一站,小营员们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下,仰视这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的大桥,这座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的“争气桥”,坚定地回望着那些关于南京数代人的记忆与荣光。
随后,小营员们走进江南贡院,穿过一排排竹简,阅读古往今来的赶考之路,领略漫长艰难的科举人生。
走过郁郁葱葱的梧桐长廊,小营员们挥洒汗水,结伴登上中山陵,沿着伟人的足迹,透过蓝白琉璃瓦、花岗石以及392级台阶,回望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而前行的一生。
夜幕降临时,小营员们来到南京先锋书店,置身于白色、橙色台灯散发出的柔和光亮中,体味静谧又雅致的氛围,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座座雕塑无言,一根根白骨凄婉,小营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走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望那段真实而惨痛的历史记忆,直至今日,偌大的场馆上方仿佛仍在回荡着悲鸣。
回望历史,留存宝藏。走进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小营员们来到艺术馆和历史馆,阅知艺术珍品、回望历史长河,博物致知、不虚此行。
历史遗留的印记承载着上海的记忆,耸入云端的高楼见证着上海的变革。小营员们来到第二站——上海。
清晨洒下的雨滴带走燥热的空气,小营员们整装出发来到中共一大会址,回望革命先辈峥嵘岁月,传递红色精神。
时代的步伐总是飞速地向前,小营员们以每秒9.1米的速度乘坐电梯到达金茂大厦的顶楼,穿过云端俯瞰上海;以每公里301千米的时速乘坐磁悬浮列车到达浦东机场,亲眼见证了上海高度与上海速度所带来的震撼。
华灯初上,小营员们乘着黄浦江的晚风坐上游轮,一座座高楼大厦从眼前经过,光影流动中灯火斑斓的夜上海诉说着它的繁华与忙碌。
1937年10月,奉命死守阵地的官兵在四行仓库同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如今,看着仓库外墙上密布的弹孔、留存的残垣,仿佛无言的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
小营员们怀揣着未来的梦想,踏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校园,透过校史馆回望校园发展、走进实验室体验有趣的医学实验课程、通过同云南籍学长们交流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小营员们走进了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醉白池。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回廊曲径,古色古香。
回望7天的研学之旅,营员们一路从南京到上海,从相互陌生到逐渐熟悉,一同回望了革命历史,一同感受了时代变迁,感悟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震撼于科技发展的飞速跨越。小营员们在这趟研学之旅中学有所感、研有所获,实现“走出去”看世界,“学回来”增才干,带着所学所获去踏上新的人生旅程。
(通讯员:罗薇)
(编辑:毛雪勰 排版:李法楠 责编:资云波 终审:刘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