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李华明:带领群众战胜贫困的“现代愚公”

    发布时间:2021-10-11 21:29:08  

    【人物简介】

    李华明

    云南省文山

    壮族苗族自治州

    西畴县西洒镇

    龙泉村人

    全国脱贫攻坚奖

    奋进奖获得者

    李华明的家乡岩头村,因地处大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作为村小组组长的李华明组织动员每户集资出劳动力修路,历经12年,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路。

    如今,村里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全村放养了近4000只乌骨鸡,开办了“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贫困户全部脱贫。

    【人物事迹】

    李华明所在的西畴

    位于西南边陲

    这里山大石多

    发展欠缺

    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石漠化特困地区县

    革命老区县

    西畴县石漠化率

    高达七成以上

    一度被认为

    罹患“生态癌症”

    岩头村,因地处大山深处的100米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是一个只有15户人家共75人的小山村,村子“长”在悬崖峭壁之上。

    尽管离岩头村西畴县城只有8公里,但地处深山交通闭塞,不通公路,导致村民们生活困难,出行是全村人最头疼的事。

    “要致富先修路,苦熬下去的结果就是一辈子受穷!”

    作为村小组长的李华明

    暗下决心

    无论怎样

    也要带着大家

    把悬崖上的进村路打通

    在李华明的带领下,2003年的春节刚过,村里人就开始筹集资金和劳动力,用双手和铁锤、铁锹向悬崖峭壁“宣战”。

    这对于岩头村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缺乏青壮年,老老少少齐上阵;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再爬起来。白天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晚上借着月光继续干。

    很快,从西珠公路接到垮石岩村的公路修好了。

    但是,从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的最后一公里公路,被背后的大岩子挡住了。

    大岩子下面有民房,有高压电线和广播电视等部门的通讯光缆,在这个悬崖上修路,不能用炸药炸,只能用铁锤打,用錾子凿。但操作起来才知道这个工程的艰难。于是,为了修好这最后一公里,2007年,在李华明的动员下,村民每户再集资3000元,买了风钻机等工具。

    不能用炸药炸,他们就在打好炮眼后,用膨胀剂放到里面,慢慢把石头撑裂。用一根结实的粗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杆上,另一头拴在大岩子上面的树桩上,就这样,他们吊在大岩子上打炮眼,像打秋千一样,晃过去晃过来的,非常惊险。

    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

    2014年1月

    岩头村终于修通了

    最后一公里的

    进村简易路

    此后

    县政府出资16万元

    群众投工投劳

    用20多天进行了

    水泥路面硬化

    终于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路的最后一公里通了,村里具备了发展条件。李华明带领群众又为打通产业发展路上的“最后一公里”开始了新战斗:人畜饮水工程、村活动室建设、安居房建设等项目一个接一个。

    如今,村里不但通了主路,还修通了环村路,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整个面貌都焕然一新。

    1公里很短,12年很长。

    李华明就在一短一长间践行“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希望”的“西畴精神”,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战贫魔,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脱贫致富路。他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现代愚公”、大山深处不屈的脊梁。

    (来源:云南网 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网站)

    (编辑:董飞 排版:龙俊贤 审核:梁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