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普及科学理论 服务乡村振兴——2023年文山州“三下乡”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3-09-15 10:32:48  

    文化进村、科技普及、卫生下乡……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农村农民,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山州八个县(市)充分利用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三下乡”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形式,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文明与艺术成果,基层服务惠民工程全面落地见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全面提升。

    文山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乡村发展治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组织各志愿服务队伍深入17个乡镇(街道)开展科学理论普及、形势政策宣讲、文明乡风涵育等服务工作。将“三下乡”与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下单”的方式,推出“志在身边”文明实践活动品牌,组织开展送戏曲进乡村、科普研学宣传、科技下乡义诊等活动,共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覆盖群众1.8万余人次。围绕元旦、五一、端午等10多个节庆日,紧扣文明创建、一村一品、实用技术培训、急救知识等内容,组织文艺轻骑兵、科普大篷车、专家义诊团到100余个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依托盘龙河生态廊道这一群众“家门口好去处”,组织文化科技卫生志愿服务队伍,打造 “理享盘龙·学习廊道”“活力盘龙·健康廊道”“记忆盘龙·影像廊道”等七大主题活动;组织打造 “七乡少年行”“三减三健知识行”等品牌活动10余个,把党的利民惠民政策送进农村、把欢乐送到基层、把健康送给农民、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共享文明成果、共推乡村振兴。

    砚山县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将“三下乡”活动纳入每月《砚山县创建文明城市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组织1个志愿服务总队、1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379支志愿服务小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7760余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农村文化供给全面提升农村精神风貌,将优秀的文艺作品、科技知识、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文化活动送到农村基层。共组织开展理论、教育、文化、科技、卫生、司法等“三下乡”活动2459场次,受益群众30余万人次。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创新活动形式和手段,探索符合新时代特点的“三下乡”模式。通过传统节日文艺活动、“文化进万家” 流动图书大篷车、科普大篷车走基层、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把知识、文化送到家门口。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微信、抖音、直播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西畴县

    组织各单位、各志愿服务队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农业农村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与绿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庆祝建党102周年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展演”等文艺宣传演出68场,覆盖54个村;科普志愿服务队出动科普大篷车深入学校、村寨等开展各种科普宣传14次,发放宣传资料3.1万余份。农科部门共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173期,培训10068人,发放种子27332公斤,发放农药2309公斤,发放技术资料、手册、挂图等111166份(册、张),参加服务人员达1006人次。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定期为村民提供义诊巡诊、预约转诊等服务42次,受益群众4500余人次。法律志愿服务队在全县87所中小学校、891个班级各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和1名“第二班主任”,开展法治讲堂300余场次,3.3万余名师生实现全覆盖。组织各级普法队员到挂钩村寨开展法治宣传920余场次,受益群众9.4万余人。开展县级普法直播17期。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中,组织11支文艺队在全县74个村委会,开展线上线下演出82场次,受益群众5.96万人,发放宣传资料5.2万余份。

    麻栗坡县

    充分发挥“三下乡”活动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各乡(镇)落地开花。

    文化下乡润民心。累计开展“彩云之南等你来”夜间群众文化活动、“大地欢歌 幸福边境”系列演出、普法强基“千场演出进万村”系列演出等喜闻乐见的大型文艺演出20余场。将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同“三下乡”有机融合,以歌曲、舞蹈、小品、电影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送演出下乡90余场,送图书下乡2000余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800余场。组织“五老”、县直机关等宣讲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等300余场,进一步推动“送文化”“种文化”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受益者近500人,切实将乡村振兴政策成果传递到田间地头,增强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科技下乡解民疑。创新培训模式,采取专家集中讲座与现场示范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以集中办班、开展座谈等形式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10期10495人次。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示范活动,印发各类农村实用技术资料、科普知识系列读本5000余份(册),制作科技宣传专栏、知识板报20余块。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系列巡展活动6场次、科普知识宣讲活动8场次,受益群众2500余人次。成功承办中国流动科技馆(2023)云南巡展文山·麻栗坡站启动仪式,巡展期间共接待参观者14645人。精准把握农民需求,选聘5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与农民面对面、零距离指导服务2000余次。

    卫生下乡情更暖。开展健康科普宣传“七进”行动,共开展健康教育讲座217次,参加讲座1万余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4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册,发放免费药品1.1万余元,受益群众1970余人次。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为6024名农村贫困妇女免费进行“两癌”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1618人、免费增补叶酸项目1805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1640人,服用率和知晓率均达100%,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惠民工程全面落地见效。

    此外,还深入开展了“普法强基补短板”“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系列宣传活动,开展入户普法7.8万户31.98万次、普法队伍培训3737场次2.1万人次、普法宣传活动3992场次32.9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7万余册,悬挂布标、标语3.5万余条,制作宣传橱窗、展板850块。

    马关县

    理论宣讲送政策。以培育“国门宣讲团”宣讲品牌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委理论宣讲团、基层宣讲小分队、红色少年宣讲队、乡村文艺队等400余支,开展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800余场次,受众26万余人次,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主题宣传教育1300场(次),举办“红土地之歌”主题演讲大赛,激发群众奋斗精神。

    文化惠民暖人心。紧盯传统节庆日和主题实践日,深入推动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技科普等活动。深化拓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书香马关”朗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次;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在各乡镇开展农民运动会暨村BA篮球赛等;全县建成农家书屋129个、乡村学校少年宫13所;持续开展“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戏曲进乡村”“送文化进校园”“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送文艺进景区”等文艺演出活动45场;深化科技活动周、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科普示范活动,开展集中科普宣传活动26次。借助“世界卫生日”“世界肝炎日”等重点时机,组织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相关健康知识讲座、宣传等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统筹推进,切实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覆盖面,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走深走实,目前已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50场。

    普法宣传强教育。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我是法律明白人”“法治文化边关行”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开展法治宣讲256场5620人次,开展入户法治宣传26万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25.9万份,进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覆盖1691个村小组34.3万人次。开展以预防性侵害、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常见犯罪预防等为主题的法治进校园活动1683场次,受教育师生7.6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4万份。

    丘北县

    把“三下乡”活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密切党群联系的有力抓手,坚持贴近农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寨开展“三下乡”活动,一批文化文艺、农技科技、医疗卫生、法律工作者,把戏台搭到村头,把科技和法律送到田间地头,把知识、健康和快乐传播到千家万户。

    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理润丘北、文化文艺、医疗健身、科技与科普等12支志愿服务队和各级文明单位,深入社区、村寨等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暨“公益集市”集中服务活动4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深入各乡镇、村寨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46场;县农科局开展“三农”政策宣传、农技科普活动78场次,县科协开展“科普大篷车”“科技下乡”活动16场次,举行为期2个月的中国流动科技馆云南巡展文山·丘北站巡展活动,巡展期间共有3.2万人次观展,组织开展中科院老科学家宣讲报告团到丘作科普报告5场次,培训师生1500余人;县卫健系统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七个专项行动”、卫生健康知识、义诊等活动24场次。

    广南县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紧贴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把县域内更多文化科技卫生优质资源系统集成,提档升级、丰富内涵、扩容下沉。全县共有文化惠民志愿服务队、科普及科技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义诊志愿服务队等3000余名志愿者,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场次,惠及群众40余万人。

    开展新春“村晚”进社区、戏曲进乡村、“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性主题教育、公益电影放映等惠民活动。以“相约游古城 缘来在句町”文化惠民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引领,构建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聚民的大舞台。精心创编具有红色记忆、历史文化名城记忆、中华优秀文化记忆和新时代砥砺奋进风采等元素的文艺作品76个,结合广南各节庆节点、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等,开展不同主题文化活动26场,每年辐射引领带动系列主题文化惠民下乡演出300场次,参与志愿者1000余人。

    组织“桃源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及科普志愿服务队下田间地头帮扶、培训活动,助力乡村振兴。87名科技志愿者服务92个行政村,到户指导1325次,解决技术问题518个,累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0项,引进新品种14个、推广新技术18个,建立示范基地17个,示范推广面积10371亩,实现增收创收3971.8万元。同时,组织农科、科协志愿者1000余名深入村(社区)开展“田间地头”服务、科普报告、咨询、辅导、讲解、演示等科技传播科普服务活动300余场次,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组织医疗志愿者1000余名到各村开展巡回下乡义诊活动。全县各医疗机构累计开展义诊32次,开展专题讲座3次、健康知识讲座5次,发放印刷资料39类4万余份,播放30类音像资料452小时;完成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培训及手术示教50次,制定优势病种方案6个,质控指导病历200余份。

    富宁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深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大农村文化供给、更好服务群众需求这条主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主阵地,不断创新载体和丰富内容,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以“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为主线,组织开展送戏下乡60余场次,送图书(报刊)下乡1.2万余册(份),送电影下乡1200场次,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1600余场,举办文化培训班50余场次,培训文化骨干1100余人次,惠及群众达8万余人;以“科技兴农、服务三农”为目标,选派科技人员下乡驻村蹲点76人次,组织开展科技信息下乡98场次、科普宣传宣讲105场次,举办科技培训79期,培训农民9800余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为主题,扶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资金260余万元,由981名医务人员组建了17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组织开展送医下乡120余场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350余场次,惠及群众达10万余人,农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达98%以上,有64368名群众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同时,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和“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开展理论宣讲下乡110余场次,法律宣传下乡160余场次,送教送学下乡80余场次。

    (来源:文山州文明办)

    (编辑:李娟 排版:李法楠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