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省发现、选树更多身边榜样、平凡英雄,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激发人们的道德意愿、道德责任,带动云岭各族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省文明办在全省范围常态化组织开展“云南好人”推荐评议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网友点赞评议、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评选牛国栋等52人(组)为2022年第二批“云南好人”。 云南省文明办 2022年12月26日
2022年第二批“云南好人”名单
助人为乐好人(10名)
肖志军 怒江州泸水市银坡春灵种养开发基地董事长
张 翔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副教授
郑红琴 曲靖市麒麟区初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吕黎明 云南省政府研究室退休干部
徐小加 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乡乐利村村民
杨善勇 德宏州盈江县旧城镇旧城村街子党支部书记
林晓昌 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
倪玉鲡 昆明市官渡区阳光之家文体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
刘啟云 昆明市西山区永昌街道永兴路社区居民
刘丽平 大理州弥渡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
见义勇为好人(5名)
黄丽勇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马 豪 昭通市昭阳区青岗岭乡大营村9组村民
安春林 昆明市安宁八卓坊餐饮店个体工商户
张 键 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河西社区七组居民
龙志明、杨唐生 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洼垤社区洼垤一组居民
诚实守信好人(4名)
普建明 玉溪市新平县桂山街道太平社区上得勒箐西居民小组居民
冯菊芬 红河金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蒙自分公司环境维护员
袁国洪 红河州开远市国洪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建华 昭通市彝良县百大超市党支部书记、经理
敬业奉献好人(21名)
牛国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副主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管委会主任
郭胜惠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红梅 云南省文联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演员
范志伟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高级技师
胡凤益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院长
郑棋元 云南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
李学平 楚雄州元谋县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
杨丽友 丽江市古城区投资控股集团环卫公司处置分公司餐厨处理中心工作人员
安吾吉层 迪庆州德钦公路分局奔子栏管理所所长
王建杰 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平坦小学校长
付发祥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孟官明德小学教师
陶海聪 红云红河集团会泽卷烟厂驻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水口村第一书记
朱国庆 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平城关边境派出所瑶家新寨一村辅警
扎 巴 武警云南总队机动第二支队特战大队一中队战士
程德荣 红河州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主任、推广研究员
刘福灿 昆明学院教师
苏渝江 红河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经营部(外派董事办)部长
王义昌 昭通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自动化组长
左常盛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盈江分局副局长
杨 毅 怒江绿色香料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李存德 大理州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
孝老爱亲好人(12名)
张应贤 昭通市永善县大兴镇骆丘村村民
周 红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腾加贵 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永清村村民
吴琼芳 文山州砚山县委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
李沙衣 红河州红河县三村乡补干村委会补干村村民
雷作快 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村民
周庆和 昭通市巧家县东坪镇新街社区居民
张 敏 玉溪市峨山县中医院职工
徐世连 普洱市孟连县富岩镇英沟村英筒小组支部书记兼副组长
秦 跃 玉溪市峨山县甸中镇镜湖村委会水晶城村民小组村民
孙晓青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人民法院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
王绍平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新城社区居民
事迹
事迹类别:敬业奉献好人
推荐单位:文山州文明办
山区校长深山从教30年 用爱点亮孩子梦想
王建杰,男,出生于1973年8月,中共党员,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双龙营镇平坦村委会长马山村人,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平坦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三十载从教路,三十年乡村情,他凭着共产党员的赤诚,挚爱着教育事业,倾注一腔热血之情,用爱滋养着每一个小学生,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丘北县优秀教师、丘北县师德标兵、云南省“最美教师”“希望工程园丁”,第三届丘北县助人为乐道德模范等荣誉,进入第五届文山好候选人公示。
得奖10万捐6万,他用爱点亮孩子们的梦想
“深山从教30年,获奖10万捐6万”。数十载教书育人,他用爱心奉献教育,用品格点亮人生。王建杰,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30年,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了他的奉献人生。
平坦,一个蜗居深山的小村,半山上飘扬的国旗下面,是这个小村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学府”,是承载着这里群众更多希望和未来的地方。王建杰是这里的教师,也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个子不高,1米6左右,一枚发亮的党员徽章映照着他的事迹,顿时显得他十分的“高大”。问及捐款6万一事,同事们说:“买了300套桌椅板凳捐献给平坦小学。”2019年,云南省教育厅奖励“乡村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每人10万元,王建杰是其中一员。领到奖金后,王建杰就决定捐出了6万元购买了这一批崭新的课桌。300套桌椅,总价值6万元。对于一名山区教师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相当于王建杰一年的总工资收入。他说:“我宁愿穷我自己,也不穷学生。”。1992年,王建杰在丘北县戈寒中学任代课教师,多年里,他先后辗转在平龙村、亮山村、平坦村等山区学校任教,至今已有整整的30个年头。他的同事说,王校长的家庭也不富裕。对于他捐款的事很是佩服,至于他热心教学,奉献教育的“热心肠”却早已“习以为常”。因为,大家都知道,不管王建杰到哪里,都会为学校拉来很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关心关注,通过“爱心”物资进入,帮助和改善山区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就是点亮孩子梦想的一盏灯。
扎根乡村30年,他为改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奔忙
1998年,王建杰荣获云南省“希望工程园丁”,这是对他的肯定和鼓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觉得骄傲,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把自己获奖的500元现金,全部用于购买学生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过得好,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扎根于乡村,致力乡村教育。
由于工作成绩的突出,2006年9月,他从平坦调到矣则小学任校长。刚到任时,学校有300余人住校生,只有80余平米的破旧厨房,学生打菜饭十分拥挤,他一心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抽时间到三林场要了木料,到政府争取资金,重新建一间新厨房,解决学生打菜饭拥挤的问题。2010年9月,他从矣则小学调到亮山小学任校长,为了改变校舍、食堂破旧,学生住宿紧缺的问题,他争取社会各界的物资33万余元,让当初破旧的亮山小学焕然一新。2016年10月,团县委向亮山小学校捐赠学生服装270件。同年同月,昆明耐腾LP21学校为亮山小学校募捐善款10万元的物资,用于修建水池、修建防护栏、更换课桌椅等;2016年11月,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联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亮山小学校捐赠40台电脑;2016年12月,广东省台商协会会长陈政胜为亮山小学校捐赠126套学生服装和210余条裤子。
2018年9月,因工作需要,他从亮山小学调到平坦小学任校长,平坦小学和他初见的亮山小学一样,校舍破旧,住宿紧缺,还缺水。2020年5月,学生搬进了崭新的教学楼,但是略显破旧的课桌椅却那么格格不入,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他捐出6万元为学校购买了300套课桌椅。2021年1月,在他的联系下,他曾经的学生,丘北肢残协会会长邓小三向学校无偿捐赠了打印机,解决了师生们打印、复印不便的问题。2021年8月,出资600元修建学校外围水沟水闸, 解决了水沟被堵群众被淹的问题;2021年9月,他又从文山州政府和丘北县政府奖励的2000元慰问金中捐出800余元为学校打灶,让学生在停电状态下也能吃到热饭菜。
生命不停奋斗不止,他以身作则树起教学榜样
1992年9月至1999年7月在戈寒中心学校代课期间,他始终抱着宁愿穷自己也不能穷孩子的心愿,认真工作,积极努力,1992年11月,他被任命为戈寒乡少队总辅导员。期间,他从中心校入手,积极物色人选,把“瘫痪”多年的少队工作重新组建起来,使戈寒乡的建队率和入队率从1992年的20%和25%提升到1998年的100%和95%。队伍组建起来了,他和各校辅导员开始谋划下一步的工作,刻苦训练,狠抓少队工作,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争章达标”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在当时的戈寒乡五个行政村相继成立合格的少队室。
在工作中,他虚心向好身边优秀的榜样学习、阅读报刊书籍学习新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做到跟上时代的旋律。他告诉自己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有所收获。在三十年“传道、授业、解惑”的具体实践中,王建杰不断探索和追求,悟出教育之真谛在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他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方法:“启情——授知——守行”。他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激发出来。所以,他以爱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激发,并获得自信的力量。
30年如一日,王建杰把最美年华献给山村的孩子,三尺讲台,一支粉笔。默默守护着山区孩子,用心育爱,用爱育教,呵护孩子的童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不拈轻怕重,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他用点滴平凡故事,书写着乡村教师的“不平凡”。他始终践行教书育人的初衷和使命,努力完成好每一件作为教师能做、该做、必须做的事情。
事迹类别:孝老爱亲好人
推荐单位:文山州文明办
岗位能手传承孝义美德 诠释和谐真谛
吴琼芳,女,中共党员,1978年3月出生,中共砚山县委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2020年被评为“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她孝敬父母、相帮兄弟姐妹、对邻里互助互爱、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曾荣获“云南省和谐家庭”“第二届砚山孝老爱亲好人”。
对婆婆百般照顾,传承尽孝之道
公公去世早,吴琼芳夫妇于2005年将71岁的婆婆就从老家接到砚山一起生活,直到老人去世;15年间,她义不容辞承担起抚养婆婆的责任,吃穿住行照顾得无微不至;婆婆年纪大病痛多,吴琼芳带着婆婆东走西访,寻诊抓药,医好了婆婆几十年的胃痛“老毛病”。2018年婆婆查出宫颈癌晚期,医生判断只能维持6个月生命,但在吴琼芳精心照顾和多方寻求医方治疗调理下,从查出晚期癌症起,过了三年时间才离世。
对父母倾心付出,回报养育之恩
母亲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痛时生活无法自理,常年在外务工的3个兄弟不能回家照顾,2014年以来,都是吴琼芳和丈夫带着老人到曲靖、红河等地看病、抓药、住院;2017年5月父亲患上急性脑梗死,住院期间还是吴琼芳一人操劳照顾;出院康复期间,她坚持搀扶着父亲慢走锻炼;为减轻母亲照顾离异弟弟的两个孩子的负担,吴琼芳和丈夫于2017年7月主动将弟弟家的两个孩子转学到砚山读书,将母亲接到家里赡养并经常送医院治疗,母亲来到吴琼芳家调养半年后,基本可以走路。
对弟兄团结奉献,尽力倾心相助
丈夫家大姐夫患肺癌、二姐夫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终身瘫痪、三姐家外孙生病住院等等大事小事,吴琼芳夫妇都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亲人们;大哥患有骨囊肿,是吴琼芳东挪西凑帮大哥凑足昂贵的手术费;弟弟做生意没钱,是她省吃俭用借给他们。她每天既要哄自己孩子睡觉,又要辅导侄儿侄女,还要兼顾三位生病的老人,因疲劳过度,吴琼芳一度暴瘦到70多斤,但她咬牙坚持,一直都以父母健在、夫妻和睦、女儿可爱、侄子聪慧为荣,从不怨天尤人。
对子女关爱有加,注重美德传承
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吴琼芳更加注重品德和生活潜力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把“孝顺、分享、团结”几个字放在教育孩子的首位,以身作则赡养好父母,引导孩子尊老爱老,在家中形成了“老为先、孝至重”的氛围。大女儿从小学至初中,在学校里均是品学兼优,2017年被文山州教育局、团州委评为“州级三好学生”。
对邻里互助互爱,诠释和谐真谛
“远亲不如近邻”,“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无论居住在哪,吴琼家和爱人与隔壁邻居相处都十分融洽,互赠品尝老家土特产、互浇院子里的果蔬地、互查邻家的门窗是否严实,这些小事让邻里间的人情味越来越浓,和谐社会更和谐。
(来源:“云南文明网”微信公众号)
(编辑:郭韦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