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陈规陋习 净化农村社会环境 才能实现高质量脱贫 文山州在提升文明乡风工作上 将实施“八大行动” 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内容 文网讯 近日,文山州印发《文明乡风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八大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一步革除陈规陋习,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助推全州高质量脱贫。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统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完成文山市全国试点,西畴县、砚山县省级试点,广南县作为国家挂牌督战的未脱贫摘帽贫困县开展建设,其他县州级试点建设。组建州、县(市)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和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三下乡”“婚育新风进万家”“敬老月”“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政策理论宣讲进乡村活动。组织好文山州道德模范、文山好人、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及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利用自治州地方民族立法和地方立法两个立法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工作。 坚持集中攻坚整治与长效综合管理相结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坚持生育、庆寿、升学、乔迁等喜事小办或不办,禁止互相攀比和借机敛财。依法依规举办民间祭祀活动,不能以任何形式开展忌工、误工祭祀祭奠活动。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淡化封建迷信色彩,简化内容和程序,减轻群众负担。开展农村赌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的聚众赌博、地下“六合彩”等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以农村“一约四会”存在的“四项突出问题”(认可度不高操作有限、保障度不够执行有限、落实不到位威慑有限、奖惩措施不足约束有限)为导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活动;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在规范红白事、开展道德评议、禁毒禁赌等方面的组织和监督作用;建立相应的评比和考核机制,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活动。 围绕文明乡风建设目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充分发挥“最美民族村”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文明村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选树一批“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等优秀典型,以好家风带好乡风、好民风。积极发挥“新乡贤”在文明乡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2020年评选表扬100名新乡贤。组织、引导乡(镇)经营者积极参与“‘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店”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诚信经营店铺。 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举办好以“庆丰收、迎小康”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依托美丽乡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规划引领乡村文化产业。加大对农村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积极组建乡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加强乡村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文化骨干教育培训。 协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与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引导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为依托,开展文明乡风示范村建设,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宜居生活环境。2020年各县(市)每个乡(镇)建设5个文明乡风示范村。 坚持以党建引领文明乡风建设,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导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组织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领导村级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的能力。坚持党建带群建,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公益性组织、乡贤组织等其他各类组织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动员群众、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的优势,推动形成“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治理新模式。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群众尊法、守法意识。 持续开展城乡文明共建“五个一”行动:提升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修订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健全一套村民自治组织、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标识、开展一次“知恩感恩”活动。 (文山州文明办) (编辑 李霄文) (审核 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