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麻栗坡县漂(漂)——天(保)文明走廊创建纪实

    发布时间:2018-11-10 11:02:50   来源:文山新闻网   

    边陲劲吹文明风  精神扶贫花盛开

     

    麻栗坡县境内的漂(漂)——天(保)二级公路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面向越南重要而便捷的通境公路,麻栗坡县文明委把漂天文明走廊创建作为该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以重要交通干道为依托,以提高全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为重点,以创建文明村为主要活动载体,按照突出一个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围绕一条交通干道(沿附近的乡镇、村寨、机关单位和学校抓创建规划、抓文明创建、抓典型示范),形成一个亮点(即培育一个特色、形成一道风景、布局一个产业)的要求,使该县文明创建串成线、连成片,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结构合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连片创建”的新格局,有力推动沿线村寨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主动性和内生动力,为齐心协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新时代“老山战役”、共建秀美幸福麻栗坡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能。

    以红色文化引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老山精神”理想信念现场教学平台及“英雄老山圣地”国家4A级景区建设,通过穿军装、坐军车,唱英雄歌、走老山路,听战斗故事、论“老山精神”等多种形式,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强化国情党史教育,淬炼党性修养,筑牢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利用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拓展红色基因内涵,进一步把“爱国爱家、守边固边,不畏艰险、新建秀美幸福麻栗坡”的红色血脉传承好,把“坚定信念、坚守责任,勇毅担当、无私奉献”的红色传统发扬好,把“尽锐出战,决胜脱贫攻坚新时代‘老山战役’的必胜信心”的红色信念坚定好,使自强不息、苦干实干、知恩感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信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文明创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争创州级文明县城和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小城镇、文明校园、文明村为契机,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道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提升沿线文明程度、文明水平和文明素质。先后成功创建南朵、野猪塘全国文明村2个,迷董、坪寨、薄竹荡等省级文明村7个,省级文明小城镇天保镇。塑造了公民道德建设典范迷董村、军民共建小康示范村磨山大寨和学科技用科技的坪寨等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典型,在漂(漂)——天(保)二级公路沿线甚至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标杆作用。同时,通过设置公益广告、喷刷长期性标语等形式,在文天路漂漂至口岸、红光至老山主峰沿线,及其沿线乡镇、村组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等标语26条,投资30余万余元,营造浓厚“扶志”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深入人心。

    以人居环境提升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实施“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村寨环境整治工程,建立以村级日常管理为主、乡镇不定期监督检查为辅的乡村建设和管理机制,探索“村+小区”建设管理模式,不断规范新村管理、完善服务。在沿边260个自然村开展“两污”治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2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立管理维护资金保障机制,采取财政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社会帮一点的方式,筹集维护管理费用,完善垃圾设施。从改变群众落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入手,建立村级卫生管理、农户卫生评比等制度,打造形成了天保老寨、平安坡、扣林、戈主等一批边关靓丽风景,实现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投资210万余元,通过在公路两侧培土和砌筑种植池,种植迎春花、蓝楹树,完成漂(漂)—天(保)二级公路路域环境绿化美化水平,为公路沿线群众和外来旅客提供“安全、优美、畅通”的出行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以移风易俗提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天保经验”在全州范围内广泛推广学习,新一轮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正在兴起,各基层党组织通过组织村“两委”、党员先锋、群众代表等进行实地交流学习,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一批“奖勤罚懒”村规民约,将红白喜事、环境卫生整治、邻里互助等明文写进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形成群众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激励群众移风易俗,告别陋习,增强群众生活美、环境美、村庄美的意识,引导群众由他律到自律,逐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激发贫困群众通过勤劳双手创造文明美好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目前,在天保村的影响和带动下,麻栗坡县93个村委会、9个社区实现村规民约全覆盖,禁止大操大办、赌博被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治理。

    以文化建设充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投入,完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切实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入2652万元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2个,实现村委会、社区全覆盖,让群众开展活动有场地。以组建民间文艺表演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形式,结合民族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将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融入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国门书屋巩固边境文化阵地大舞台的重要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先进书屋,干部示范、先读好书,与社区群众“结对子、种文化”,带动广大群众一起读书看报提素质,帮助群众解决读书学习能力弱,看不懂等问题,推动“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自国门书屋2014年成立开始每年都依托书屋组织6次以上“优秀读书活动”、农技畜牧知识推广讲座、国家扶贫政策法规等解读分享系列活动,目前,天保镇已建成这样的农家书屋7个,分布在社区、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小小书屋成为了党员群众携手读书脱贫致富的大舞台!

    (刘光梅)

    (编辑 骆丽)

    (审核 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