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表彰会上,文山州1个市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7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家庭、4个全国文明校园……捧回了一枚枚金光闪闪的奖牌。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文山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坚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的践行;是以人为本实施文明创建,把托举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关键之要的追求。 我们陆续推出《文明文山》系列,展示文明城市、单位、村镇、家庭、校园的动人风貌,让文明新风持续吹拂文山大地。
十年磨一剑,满目皆收成。文山市自2015年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提名城市以来,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论述和对云南提出的发展定位,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利民”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引领城市建设,历经三届创建,于2025年3月全力夺下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文山实验小学、德厚镇德厚村同时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文明村镇。
2021年,文山市进入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决战”的战略规划,建强组织机构、发挥联动机制,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
建强机制,布局“一盘棋”。坚持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指挥部统筹协调、全社会尽锐出战的工作体系,研究制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分年度逐一破解城市建设短板弱项;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提升、文明交通、道路白改黑等十大攻坚行动;每年从群众需求出发,解决百件创文实事,形成了“1+10+100”的文明创建战略体系,为创建工作找准坐标、明晰路径。
压实责任,落实“一竿子”。由州委领导带头,厅级、处级领导及中央、省驻文单位和州、市部门全部挂包到37个社区362个网格,按照“一线研究、一线督办、一线落实”的工作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周上街”“进网格”;同时,由指挥部管总,市直部门作为“军种组建”,各街道(社区)作为“战区主战”,层层签订创文军令状,形成“州、市、街、社”四级齐抓工作制度,狠抓各项指标任务落实。
强化督查,覆盖“一张网”。聚焦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对25个必测点位实行定点、定标、定责、定人管理,由指挥部开展常态化督查,同时利用市民观评团、媒体曝光台等方式进行社会监督,利用“三色单”(白色提醒单、黄色一般督办单、红色重点督办单)和红黑榜制度,对存在问题进行派单整改,确保日督查日派单、周安排周反馈,工作管理形成闭环,全力有效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心里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文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提升城市“外在颜值”和“坚强内核”两手齐抓,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教育人民,不断汇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合力,着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更具影响力、辐射力的文明高地。
信念教育扩面,以“小话题”映射“大思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组建各类宣讲队伍9支877人,以专家团队“引路讲”、领导干部“带头讲”、先进模范“贴心讲”、志愿队伍“广泛讲”等方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强州府挑大梁等重点工作任务,用民族话、地方话、家常话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使理论武装工作“落地有声”。
思想引领提质,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在全省首创“文明巴士”宣讲品牌,以巴士宣讲带动文明新风在城市间流动,让党的理论政策“驶”入百姓心中;打造理享七都行宣讲品牌,以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开展建党百年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辐射带动文山城区40余万群众。
理论宣讲出新,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充分利用大型广场、口袋公园、河畔绿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高密度城市空间和文明实践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说唱、情景剧、民族歌舞等方式开展宣讲,获得群众驻足点赞;创新打造“新时代公开课”和“音乐思政课”,将“理论灌输”变为“音乐感染”,以可听、可看、可唱的文艺党课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壮乡、驻留苗岭。
建文明城,育文明人。近年来,文山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全面覆盖、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聚焦文明培育,厚植精神沃土。大力选树道德领域先进典型,近三年来共获评国家级最美志愿服务社区1个、省级表扬个人3个;高质量打造公园榜样长廊3个,系统展示全州、全市各领域典型模范36个,讲好文山模范故事;组织开展“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五大文明行动,不礼让行人、遛狗不牵绳等不文明行为同比下降86%,争做“文明有礼文山人”的氛围不断浓厚。
创新文明实践,陪伴市民生活。围绕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这一目标,推动文明实践扩面提质增效。创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5个、“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28个,“文明实践沿河带”和“文明实践巴士路线”5条;按照“年有计划、月有主题、周有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志在身边”文明实践进小区、“好市连连”文明实践赶集日品牌活动,实现全年节庆活动常效常新;孵化“及时雨”“五点半课堂”“益起童行”等文明实践品牌项目10个,其中3个获省、州级表扬。截至目前共有各类志愿队伍1000余支13万人,每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5000余场次,群众民意调查满意度提升15个百分点,全民参与、全民实践良好氛围不断形成。
强化立德树人,春风润物无声。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活动,持续推动思政课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文山市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资源,打造“红领巾巡讲”“小板凳大思政”“学雷锋”红色主题升旗仪式等系列品牌活动,覆盖学生30万人;积极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表扬活动,近三年来共评选32人,其中5人获省、州表彰;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校园主战场作用,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我为家乡代言”等活动,形成“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辐射社会”的乘积效应。
文以化人,日新其德。文山市近年来全面践行“两个结合”,创造性转化文山文化资源禀赋所蕴藏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着力打造文化厚重的文明文山。
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建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2个街镇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精心打造“开化文苑”文化艺术长廊,系统展示文山特色书画、摄影、非遗作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利用特色景区、商场打造“三七书屋”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3个,打造“唱响盘龙”文化下基层服务品牌,深入各乡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910余场次,不断解锁群众文化新生活。创新打造“公益电影+”活动机制,推动公益电影进小区、进农村、进广场,放映公益电影720场次,不断实现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广泛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创新打造“文笔塔读书会”品牌,开展各类阅读活动1500余场次,不断擦亮“书香文山”文化名片。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制定“文化强市”工作任务清单,一体化推进、系列化推动文化板块各项任务落实,新增3A级景区3个,七都古镇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见效,年平均接待旅游者数量不断增加;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黄帝九针、壮族纸马舞、苗绣蜡染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实现创新活化利用,规上文化企业占全州比重为29%;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IP形象和系列文创开发工作,深受群众喜爱。
不断擦亮文山文化品牌。围绕文山历史人文特色,开展“一塔一河、一草一人”文化品牌打造,有效推动文笔塔内部展陈工作,以读书会、篮球赛、青年夜校等形式不断擦亮文笔塔文化品牌;聚焦盘龙河生态廊道,沿河开展“盘龙河文化带”建设,对盘龙河周边进行文化提升改造;聚焦“世界三七之都”产业名片,连续3年举办文山三七文化节,互联网流量达4亿;聚焦“我国杰出革命家、外交家、书法家楚图南”人物名片,配合开展纪念楚图南诞辰125周年活动,同时以青少年书法大赛、文化沙龙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赓续文化血脉。
民生福祉,党心所系。近年来,文山市始终坚持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群众办成事、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果。
聚焦城市建设,上演“城市变形记”。大力推进绿美文山建设,三年来,完成41条道路“白改黑”和破损改造236万平方米,更换城区44.6公里主干道及2.6万株“老头树”“断头树”,完成5个入城口的提升打造,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千里绿道、万里花带正在形成;整治城市排污口120个,建成沿河健康步道和绿道52公里,建成各类公园游园107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4平方米,入选绿美城市省级试点,实现人在景里、景在城里。
聚焦产业发展,描绘“乡村美画卷”。深入实施产业强市行动,突出抓好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综合产值突破190亿元,文山三七种植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绿色铝产业年产值突破157亿元,打造高原特色产业基地108个,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5万人次。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创新打造文山市招商营商接诊大厅,招小商成效明显,三年来成功签约项目71个,10亿级重点项目5个,引入外资331万美元。
聚焦急难愁盼,实现“群众微心愿”。从老旧小区改造、“烂尾楼”复工、教育医疗等群众关注关切的实事抓起,创新开展“开门大接访”信访活动,群众关心关注的869个问题得到解决,三年来全市改造老旧小区122个,解决130个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在册12个“烂尾楼”项目均已复工建设;打造夜市街区9个,设立临时便民摊点34个,标准化改造城区12个农贸市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本上线率年均提高12.6%,新增学位1.6万个;有序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创卫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建成投用169个“少年儿童之家”,建设全省首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一老一小”关心关爱取得实效。
回首来时,从人到城,从城到人,一个个富含“文明因子”的影像定格在“文明文山”的发展进程中;展望未来,文山市将持续用心用力跑好接力赛,向着建设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来源:文山州文明办)
(编辑:郭韦 美编:陆军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