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砚山县落水洞村:壮寨劲吹文明风

    发布时间:2024-11-14 09:15:34  

    落水洞村隶属于砚山县维摩乡,居住着102户壮族村民。近年来,村干部和党员带领全村群众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定规矩、破陋习、树风尚,有效制止了农村铺张浪费、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村寨焕发文明新气象。

    “以前村里酒席很多,办客时间又长,特别是上祭需要宰牛,一场丧事上祭要花费成千上万元。现在好了,我们村定了规矩,酒席减少了,上祭也用‘鸡礼’代替‘牛礼’,一场客事省了几千元,给大家减轻了经济负担。”维摩乡落水洞村村民郑世国说。

    薄养厚葬、虚荣攀比……曾经是村民难以启齿的痛。2019年以前,壮族村寨办一场丧事,娘家亲戚来祭奠必须宰牛或宰羊,以示敬献,同时娘家要邀约身边的亲戚朋友一同跟随祭奠,俗称“上祭”。

    宰杀的牛羊只需要祭奠时走个过场并不留给主家食用,但为了显示娘家的实力,牛越宰越大,邀约跟随祭奠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些花费成千上万元,造成浪费,也给主人、客人都增加了经济负担。

    娘家上祭的习俗原是当地人表达铭记长辈、弘扬美德的朴素理念,却无奈演变为浪费、攀比的陋习,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为此背负上债务,陈规陋习成了巩固脱贫攻坚的“拦路虎”。

    在农村,人情大过天。只要村里有红事白事,全村的生产劳动都受到影响,无论外出打工多远,都要赶回家帮忙。喜酒、满月酒、乔迁酒等各类酒席至少三天,外省务工的来回一趟动辄十余天,如果不参加,既担心受到舆论谴责又担心以后自家的事没人帮忙,务工者一年打工的收入大半用于客事随礼和交通往返上,有的务工者不得不辞工回来,家庭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村子发展也受到阻碍。人情宴请已经不是表达感情,而变成互相捆绑和恶性循环,减轻人情负担成了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落水洞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红白事办理标准,孩子满月、周岁,乔迁、寿宴都不再大操大办、宴请全村,白事不超过3天,喜事不超过1天,上祭都用“鸡礼”代替“牛礼”。针对人情帮忙的问题,村里规定除礼金外,每户多出30元,用来作为外包给第三方办酒席的费用。同时,利用三月三、六郎节、重阳节等民族节、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做文明新风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整治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砚山县制定了《砚山县2022年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砚山县治理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工作导则》等文件,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制度,各村立足实际制定本村标准,做到了“规矩自己定、事情自己办、监督自己管”,由村组干部和党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破除陋习,倡树新风,节俭成为村民自觉自愿的行为。

    (记者:董飞 通讯员:陈达睿)

    (编辑:董飞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