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州: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发布时间:2023-10-27 16:25:10  

    近年来,文山州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着力“巩固前期成果,注重规范长效”,多措并举,健全机制,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全州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促进乡村振兴。

    强化重点抓落实。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引导领导干部、党员、公职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村组干部带头遵守文明行为规范,促进有关规定和其所在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落实,倡树新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自觉参与监督与被监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强化“党建+文明”为核心,选优配强村小组干部,选好村组领头雁,激发党员治理村庄的热情,营造党员带头勤劳致富、带头遵纪守法、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头参与乡村各项公益活动的浓厚氛围,以点带面,带活一村,促进了乡风文明。

    强化监督抓执行。严禁党员干部利用治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基层村(居)民严格按照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要求,签订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承诺书,不举办乔迁、履新、满月等巧立名目的各类收礼性宴请,严格执行彩礼、宴席、接送亲等在乡镇集中报备和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示制度,发现有收受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和违反移风易俗承诺书的家庭及时予以纠正制止、教育处罚,对屡教不改的纳入“红黑榜”公示通报。同时,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寨子清洁·我家干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行动,人居环境全面改善,陈风陋习全面转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实现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达到了“弄干净、放整齐、改习惯、靓环境”的目的。去年以来,对违反村规民约的28人进行罚款共计1.98万元,对外出务工,无法按照绿美乡村要求参与美化环境的村民,采取捐款形式参与其中,共收到捐款50.59万元。

    强化宣传抓引导。组织新闻媒体围绕治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定期策划推出专题专栏,大力宣传《民法典》关于“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适时发布“红黑榜”宣传选树正反典型案例;充分利用“文山发布”及微信、微博、微视频、移动客户端(APP)推送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报道,切实发挥媒体舆论引导和激励监督作用。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流动宣传车、户外LED屏、文化墙、横幅标语、村(居)务公开栏、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场所和农村集市等,开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宣传引导,推动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去年以来,共刊播新闻稿件218条(幅),发放宣传资料3.78万份。

    强化考核抓奖惩。将治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工作纳入党委重大工作抓落实督导范畴,并列入各级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精神文明建设、城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健全了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突出问题工作举报机制并明确奖惩措施,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如:西畴县制定印发了《西畴县治理农村(社区)大操大办规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形成了基层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良好氛围。

    (文山州精神文明办公室)

    (编辑:罗贤慧 排版:李法楠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