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文山市检察院“六个一”绘制“同心圆”保护未成年人

    发布时间:2022-12-01 16:00:57  

    文网讯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文山市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通过“六个一”全方位构建社会化支持体系,积极探索文山未成年人检察特色工作模式,倾心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个平台”抓实抓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七花工作室”成立以来,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了解、参与、支持未检工作,共举行新闻发布会、检察开放日6次,开展法治宣传200余次,2021年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负责牵头抓总,制定工作方案、考核细则及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完成“双降一底线”的硬目标。统筹协调工作,确保各辖区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落实到位。每月同步开展“一月一分析、一研判、一报告、一通报、一提示”五个“一同步”工作,分析案件数据,及时发现并堵住社会管理漏洞,同时向案件高发辖区发出《工作提示函》及时提醒督促开展工作。

    “一张保护网”全方位构建社会化、专业化支持体系。为形成更强未成年人保护合力,以“我管”促“都管”“共管”,实现“1+5>6=实”的效果,检察机关与教体局、公安局、工商联、民政局等多个部门建立多项工作联动机制,促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5大保护与司法保护共同落实落地,互相融通,织密“一张未成年人保护网”,实现了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提前介入的全面覆盖,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身心均得到各部门全方位保护。

    “一个案件”推动多项工作全面发展。该院在办理一起46名未成年人多罪名团伙案件时,成功探索了多项工作模式、思路及方法,全面提升了区域未成年人精准帮教、精准分级、“双向保护”等工作能力和水平,形成了“一人一方案、一人一档、双接触、双介入、双结合、多共存、双引导、安全距离观护成长”等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化帮教模式,办案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在全国推广,以该案为蓝本开发的实训课被最高检评为精品课程。2022年,案件办理中关于未成年人涉有组织犯罪的认定原则、标准及思路得到了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司法部的采纳,写入了四部门联发的《关于办理未成年人有组织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一个专业团队”强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推行“2+2+全员”模式,即2名检察官加2名书记员配强未检专业团队,强化“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办案模式,在遇到涉案人员较多的团伙类案件时,调配全院力量参与,确保精准帮教到每个未成年人,不让一人掉队。2022年,“阳光未检”——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云南省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拍摄的法治宣传微电影《检光破晓》《鲸默》分别获最高检、省级不同奖项,在校园中广受师生喜爱。

    “一个项目清单”督促工作扎实推进。采用工作项目派单方式将各项工作任务清单分别派单至各责任单位,明确中长期期限及要求,确保项目落实到位。通过项目派单,推动市妇联共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152个,家庭教育服务中心17个,工作机制1个;市教体局开展全市教职员工入职查询11358人次,解聘有前科劣迹的人员3人等工作。

    “一项集中统一办理”做优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以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融合发展为导向,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近3年来,共向教体、文旅等部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9份,公益诉讼类检察建议6份,对校园周边安全、校园食品安全、教职员工队伍管理、酒吧、KTV、旅馆监管、社区矫正等涉未成年人的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了督促综合治理工作,压实各部门责任,降低重点区域案发率,推动全区域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综合治理,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记者:王玮 通讯员:马红意)

    (编辑:熊明刚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