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带,镶嵌于莽莽群山之中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拔条件及地质特征,在这里形成了特有的亚热带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环境。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亿万年来保有的独特地理气候条件,为生长在这里的动植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所。因此孕育了一片在全国闻名遐迩的原始密林——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在位于原始密林的缓冲地带的法斗乡数个村落,形成了西畴县最大的古茶区。
据不完全统计,法斗乡古茶树分布面积约9000亩,总数约3万余株。正因西畴县特殊的地理位置、古老的地质构造,加之特殊的气候环境,这里不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古茶树种质资源,而且造就了一些优秀、珍稀的特异型古茶树植株。
近年来,坪寨古茶树资源因其种质资源丰富多样,以及极高的科研价值和品饮价值,吸引了国内诸多茶学专家学者的目光。同时,其古树之多、形态之美、茶汤之妙,也吸引起不少茶友特意前来探秘。
祖籍西畴的杜岑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也曾经想过考公务员,热爱茶文化的他却与西畴县法斗乡的3万余株古茶树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优质的古树茶资源,历史上一直是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当地的茶叶加工粗放,大大制约了古树茶产业发展,拓展高端消费市场更是后劲不足。
在古茶园里,杜岑听村民说坪寨古茶树因价值较低,已经有大半被砍掉,他深感痛惜,决定身体力行保护家乡这片古树茶资源。他一头扎入山林,指导村民科学管理茶树、改良加工工艺、统一采摘标准,同时在文山持续开展公益茶文化讲座,宣传文山古树茶、文山茶文化,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文山有茶、有古树茶,也有高品质的古树茶。杜岑还引进专家工作站、开展文山茶特点研究和特色种质资源保存,作为《普洱茶科技探究(修订版)》的副主编,把文山茶在普洱茶范畴内另立新章,将文山茶文化和茶品质提炼为“茶种之源、贡茶之始、花香馥郁、甜醇润滑”。
2017年,杜岑创办文山隆利春茶叶销售有限公司,专注于西畴古树茶品质提升,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21年3月,“周红杰专家工作站”在西畴坪寨古茶园挂牌。坪寨茶区优质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吸引了普洱茶标准制定者、云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红杰的目光。
专家工作站挂牌后,致力于对坪寨古茶园、古茶树居群及其生长环境、生物多样性、种质资源等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并从古茶树种质筛选、茶园管理、产品开发、技术培训等方面开展工作,以科研力量助推西畴茶产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公司大力营销推广,西畴坪寨古树茶的销售已经出州、出省,并在上海、西安、成都、温州、昆明等城市发展了多家经销店。
上海市连续投入帮扶资金,帮助杜岑的企业建起茶叶加工厂房、晾晒大棚、管理用房等,为企业解决了茶叶加工环境问题,大大提高了加工能力和茶叶品质。这两年“坪寨古茶”品牌效应逐步凸显,价格一路走高,当地人开玩笑说“喝不起”了。法斗乡2000多户农户参与到茶产业发展中来,户均增收超过3000元,群众收入得到稳步提升,带动新植原生境林下生态茶园2000余亩,珍贵的特有古树茶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记者:曾炜炜 实习记者:周西杨)
(编辑:熊明刚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