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铸乡村发展之魂 谱乡风文明新韵

    发布时间:2020-09-02 16:18:27  

    近年来,麻栗坡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州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秀美幸福麻栗坡凝聚了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截至2019年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8个,11个村荣获云南省美丽乡村称号,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1%。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搭建一个平台,把精神文明“领”起来。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以新时代文明阵地建设为平台,突出党建引领,大力弘扬“老山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扎根边疆、苦干实干,打造乡风文明建设“主心骨”。一是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乡风文明堡垒。组建1842支党员突击队和群众服务队,通过火塘会、庭院会、群众会等形式,讲政策、帮思想、听诉求、化矛盾、理思路,带领广大群众强产业、优环境、树新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着力打造“老山红烛·育人先锋”、“七彩盘龙”等系列党建品牌,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建设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为乡风文明建设筑牢坚强堡垒。二是强化思想引领,树牢乡风文明理念。以“万名党员进党校”、驻村工作队“三讲三评”等为契机,扎实开展全民宣传教育培训。以“扎根边疆、心向中央”为主题,深入开展“红旗飘飘”工程和感恩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干部群众国家意识、国门意识、国土意识、国民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强化“七联共建”,凝聚乡风文明合力。全县机关事业单位、驻地军警部队党组织与挂包村党组织结成帮扶对子120余个,形成了基层组织联建、社会治安联防、惠民实事联做、脱贫攻坚联战、精神文明联创、先进典型联树、疫情防控联防的“七联共建”治理模式。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社会治理模式全面推广;杜富国、张子培、张大琼、李晟晖等先进典型相继涌现,凝聚起乡风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开展一项行动,把乡村环境“靓”起来。以“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为目标,扎实开展“寨子清洁·我家干净·村庄美丽”专项整治行动,通过“一个模式推动、一村示范先行、一套机制保障、一项评比监督”的“四个一”措施,靓丽村庄庭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硬基础”。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爱国卫生七大专项行动,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大比武”、“洁美家庭”、“最美庭院”等创建模式,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三)形成一纸约定,把村民自治“管”起来。为遏制农村愈演愈烈的“办酒风”“攀比风”,我县以天保村委会为试点,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以村规民约刹住不良风气。在农村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老山清风”行动,着力构建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村务管理和群众民主自治结合起来,让群众自己定规矩、主动守规矩、自觉抓落实,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取得成功经验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县纪委、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分别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和指导意见,全县所有村组都积极以天保村崭新的“文明画卷”为蓝本,把村规民约修订作为规范村民行为、推进移风易俗和倡导树文明新风的重要抓手,形成各有特色、浅显易懂、管用实在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节俭养德、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等社会新风尚。如今麻栗坡县的村规民约不再只有“天保经验”,而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内涵。

    (四)打造一个示范,把文明标杆“树”起来。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特点,在下金厂乡试点创建“初心小屋”,构建积分激励机制,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在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下,群众自发组建文艺队,把脱贫攻坚政策、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编排为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只要跟党走,幸福生活不会愁”成为广大群众的坚定信念。二是群众精神面貌不断提升。将“邻里团结友善、矛盾纠纷化解”和“做好人好事”纳入积分评分,村组之间形成了“一家有事大家帮”的良好氛围。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比勤奋、比团结,乡风文明程度大幅提升。三是产业就业基础不断夯实。将发展种养殖和外出务工纳入积分评分,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补齐产业和就业短板,推动产业就业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四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把治安维稳、群防群治纳入重要积分评分,疫情防控期间,抵边村党支部积极参与到“党政军警民”强边固防中,每村组建不少于10人的红袖标巡逻小分队,有效构筑了“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

    二、几点工作启示

    (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脱贫攻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始终坚持把解决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和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做起,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革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三)始终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和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基层党组织既要当好领导者、发动者和指挥者,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格局。

    (四)始终坚持与“三农”工作有机融合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统筹推进,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汇聚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村民自身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推进会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抓文明创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不断增强边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中共麻栗坡县委)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龙俊贤)

    (审核 梁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