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太乡中心学校 小(70)班李文帆
晨曦中的村庄像极了睡梦中母亲的手,宁静、安详。虽然从未见过母亲,但是当老师说起这句话的时候,他仿佛真的感受到母亲温柔地轻抚自己。
未骂,一个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那里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以贫穷和学霸出名,李文帆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庄。原本一个新生命的降临该是一件喜极而泣的喜事,然而,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确实雪上加霜,因为他一出生就没了父亲母亲。庆幸的是,虽然失去了父母,但爷爷奶奶对他疼爱有加,大爹大妈也对他视如己出,在他们的照料下,李文帆渐渐长大。然而,命运似乎总是那么残酷,总是在人们觉得看到希望的时候狠狠给你一巴掌。在他四岁的时候,疼爱他的爷爷却在干活的时候不幸受伤,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不能及时地接受更好的治疗,导致双腿瘫痪,只能卧床休养。奶奶年事渐高,很多事情已经力不从心,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大爹大妈身上,爷爷瘫痪在床离不开人照顾,大爹不得不放弃外出打工的念头,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大爹家的儿子不得不辍学和残疾的三叔一起去广东打工。看着以泪洗面的奶奶,愁眉不展的大妈,幼小的李文帆似乎懂得了家里发生的变故,他仿佛一夜间长大,开始帮着家里干活。
村里人日子过得苦,很少有人注意到晨曦中的村庄有多美。李文帆是村里起得最早的,秋冬时节,天亮得晚,他摸黑去村子附近的山上把头天捡的柴背回家,瘦弱的身体背着柴在崎岖的山路上蹒跚前行,犹如一只小小的蚂蚁,一趟又一趟......等天亮开的时候,他已经背回一小堆柴,生好火烧好水,准备给爷爷洗漱。大妈大爹山上去干农活,他和奶奶在家做家务,砍柴、喂猪、做饭......从一开始弄得自己伤痕累累到现在的熟练,只有他自己知道吃了多少苦。
到了入学的年纪,在亲戚的帮助下,他和同龄小朋友一起到邻村的村小去上学,他比任何人都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家到学校要走很远的一段路,其他的同学都会给家长要钱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吃,他却懂事地不乱花一分钱,连作业本和铅笔都很节省,常常有同学铅笔用到一半就扔了,他不顾同学的嘲笑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继续用。在上下学回家的路上,他一边背着课文一边捡着柴背回家。
一年级下学期,原来上学的校点撤并了,他来到乡上的中心学校上学,比原来的路程远了好几倍,村里有一辆面包车承包接送孩子上下学,一学期500元,除了家里有摩托车的孩子,其他的都交钱让面包车接送,大爹去交钱的时候,李文帆死死拉住大爹,哭着说自己可以走路,不用坐车。看着这个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爷爷老泪纵横,一家人耐心劝李文帆,为了安全起见,他才勉强答应。
来到者太乡中心学校,他分到了一年级(1)班(小70班)。报到那天,大爹和我说着他的情况,让我多多照顾他,我看到他在大爹身后低着头,一脸窘迫。我轻轻地叫了他的名字,我想安慰他,可当他猛地抬头,用一双小鹿般的眼睛看着我的时候,我什么都说不出来,眼前这个孩子,皮肤黝黑,穿着一身破旧整洁的衣服,眼中有一丝倔强,我心疼了,只能笑着对他说:“李文帆,我和小70班全体同学欢迎你!”
从他来到小70班,已有一年半。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也很照顾他。他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平日里,班长会和其他同学以各种理由不仅给他物质上的帮助,怕伤了他的自尊心,还和他一起活动,一起说心事,一起玩笑打闹。10月17日是他的生日,16日晚上,我托人从县城买回一个蛋糕,全班同学陪他一起过了八岁的生日,他在同学们的歌声中哭了,不管他平常表现得多么坚强,他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他尽己所能帮助同学,用他的行动影响着这群八九岁的孩子,有的时候他的话甚至比我的都管用,在他的影响下,班上五十多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个个都变得勤俭节约了,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想我道谢,我告诉他们不是我的功劳,是李文帆做得好。
大山里的孩子,唯有读书是唯一的出路。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是对于李文帆来说,读好书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安慰。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极问问题,热心帮助同学们解答问题,还主动和班长组成辅导小组,对学困生进行“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他成绩优异,还带动一些后进生,现在,我们班不仅学习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班风班貌、学风学貌都是数一数二的。
李文帆,这个被生活雕琢的孩子不仅有着璞玉的美好,更有着历经风霜后坚韧不屈的精神,愿他往后的人生如他的名字般“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往后的岁月善待于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