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听说过吗? 如果还不明白 来看看以下十问十答 什么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组研究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作为县级宣传思想工作的“2大中心”之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不同。融媒体中心是事业单位,有人员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实体机构,没有人员编制,其办公室设在县(市)委宣传部,作为协调各平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指挥部,需要通过增加宣传部(文明办)人员编制、从各个平台抽调人员、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中心办公室实体化运作,确保有人办事。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切实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目标定位? 以全县域为整体,城乡统筹推进,以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基本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泛舞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党中央部署、省级负总责、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文明委加强协调指导,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负责牵头组织、督促落实。省级党委负责本省(市)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做好监督考核。市级党委负责具体指导和督查。县级党委承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负责统筹规划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经费原则上由县级财政提供,上级财政视情予以必要支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4级架构及主要职责? 县市级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市)委书记或专职副书记担任中心主任。负责全县(市)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村开展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对主要内容、培训教材、人员队伍、活动项目等作出计划并具体实施,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引导、登记注册、表彰嘉许、权益保障工作,依托各种平台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乡镇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所长。发挥承上启下作用,按照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活动。 村(社区)层面: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村(社区)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担任站长。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用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 居民小区(自然村)层面:依托党员先锋站、文明单位、文化传习所(馆)、文化大院等阵地,广泛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通文明实践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大平台?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是要组建一个新的事业单位,而是要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建立“6大平台”,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理论宣讲平台。由党委宣传、组织部门牵头,打通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大讲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实现理论政策宣讲“直通车”。 ——教育服务平台。由教育部门牵头,打通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儿童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所,在不影响教学课程的前提下向群众开放,共享共用。 ——文化服务平台。由文化部门牵头,整合现有的文化系统资源,打通基层文联组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民族文化工作队(展演中心)、戏剧团、乡镇文化站等场所,积极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由农业科技部门牵头,打通科技示范基地、农广校、科技推广站、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室等场所,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健身体育服务平台。由体育、卫生健康部门牵头,打通体育场馆、农村健身广场、文体活动广场等场所,向群众提供健身场地和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由政法和司法部门牵头,打通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调解委员会等场所机构,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社会稳定、公平正义提供法律支持。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N志愿队伍?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和引导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队长。有条件的乡镇、行政村也可以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立8+N志愿队伍,即建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支常备专业志愿队,同时各地根据实际组建若干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队伍的组成主要来自2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涉农部门、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以及学校、党校(行政学院)的在职人员;二是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开展知识技能培训;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实施人文关怀行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建设“六有”标准? 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项目;有成果展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情况及工作要求? 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从2018年8月开始,在全国5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建设。2019年10月,全国试点县(市、区)扩大到500个。云南省选择40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文山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试点,西畴县、砚山县被列为省级试点,广南县作为国家挂牌督战的未脱贫摘帽贫困县参照省级试点要求开展试点建设,其他县作为州级试点开展试点建设。2020 年,要实现全州8县(市)中心试点建设全覆盖。 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试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特别是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引导试点地方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文山州文明办) (编辑 李正红) (排版 侯佑琴) (审核 资云波)(网络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