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文山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用数据和公式破解发展密码;他们扎根基层一线,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花……他们,就是推动文山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科技工作者。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聚焦文山州各行业奋斗的科技工作者开设专栏【创新发展 科技强国】,在这里,你将看到他们如何以匠心守初心,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如何以科技为画笔,在边疆热土上描绘创新蓝图。
今天推出《张瑜:深耕三七产业 守护质量标杆》
在三七产业的转型升级浪潮中,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质量部经理张瑜,用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将科研创新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者。
她以踏实稳重的态度,认真钻研实验研发技术,将实验数据与实际生产适用性联动,参与公司多个重大对外项目;助力于公司搬迁后的转型升级,积极打通对外交流窗口,为“数字三七产业平台”的宣传推广尽心尽职;应用个人专业技术,将生产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实践,推动公司包括GMP、GSP等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具象化、责任化,从文件体系到实际操作,经过高频次监管检查均顺利通过验证,优化方向正确。同时带领团队新建食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打通全新生产业务板块,为业务赋能,用专业与热忱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2012年,张瑜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就职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从事质量检验工作。工作期间,她的试验设备操作使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包括各类小型检测仪器及大型的精密仪器的操作。同时,她学习药品质量标准,对中药材检验质量评价数据增加敏感度,为后续工作调动至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技术研发实验员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工作岗位的改变,使张瑜深刻体会到将实验室理论试验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困难。为此,张瑜主动学习并参与到车间生产工作,专注研究如何把实验室科研结果用于实际生产中。在岗期间,参与《注射用三七总皂苷高效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生产示范》项目,主要负责近红外光谱仪对三七总皂苷含量检测的数据模型建立;参与《气血康口服液二次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负责口服液二次开发实验室基础研究,包括防腐剂变更试验、浸膏相对密度对成品影响试验等;参与《三七标准提取物、专用性总皂苷、血塞通胶囊产业化示范》项目,负责专用性总皂苷(如滴丸用、分散片用、软胶囊用)的实验室生产工艺研究及质量标准起草,以及近红外光谱仪检测血塞通胶囊含量的数据模型的建立,三七总皂苷生产过程中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试验等工作。其中《注射用三七总皂苷高效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及生产示范》项目获得文山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气血康口服液二次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省级科技二等奖。截至目前,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2020年,公司整体搬迁,在全新的产业园区搭建了数字三七产业平台,这是一个开放,共享,赋能的平台,深度聚焦云南中药材资源,以数据为核心,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精准服务,推动资源与能力、产品与服务的跨界融合与重塑,打通从三七种植前端到销售终端的所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能与合作伙伴共享。
为推动三七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平台推广过程中,张瑜参与主持文山公司“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揭幕仪式、云南白药集团与健之佳开展三七强强联合活动、云南白药集团“植物益补、为爱而行”人民网大直播等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平台的发展也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级政府领导及知名企业都曾到公司进行考察调研。
2022年,张瑜再次转岗,工作重点聚焦于生产质量管理。她以流程化、责任制的思路,重新梳理并搭建了药品生产经营质量保障、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建立以“数据说话”规则,执行数据分析理念,促进所有生产质量过程中的环节操作“有理有据”。如通过2021年产品新数据开展供应商种植能力评价,产品稳定性考察数据统筹分析,确定质量内控标准等。
云南白药集团文山七花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多个生产经营体系,涵盖了中药材、药品、食品、保健品、非药品第二类易制毒等生产经营,张瑜带领团队进行体系建设梳理,让公司实现全体系合法合规且高质高效运营,多次接受监管性检查,包括GAP检查、GMP检查、GSP检查、保健食品体系检查,食品生产检查等,均顺利通过。
从业13年,张瑜尽职尽责,不断学习、自我提升,对工作一直保持热情,保有责任感,始终秉持着“做药,一定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的态度,脚踏实地地为产业发展奉献自我。“在未来,我依然会坚持初心,全力以赴,夯实自我,坚韧生长!”张瑜表示。
(来源:文山州科协)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