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闭 文山评议
  • 关闭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 关闭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 创新发展 科技强国丨熊高:三七田里的“基因解码者”

    发布时间:2025-05-30 11:06:55  

    【开栏语】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文山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用数据和公式破解发展密码;他们扎根基层一线,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花……他们,就是推动文山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科技工作者。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聚焦文山州各行业奋斗的科技工作者开设专栏【创新发展 科技强国】,在这里,你将看到他们如何以匠心守初心,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如何以科技为画笔,在边疆热土上描绘创新蓝图。

    今天推出《熊高:三七田里的“基因解码者”》

    熊高,现为文山学院三七医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18年6月研究生毕业,获西南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作为文山人,对文山三七这棵珍贵的南国神草一直有着特殊感情和极大研究兴趣,同年8月进入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进行三七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开启了人生工作新篇章。

    立足品种改良,提升三七道地药材品质

    工作伊始,熊高便关注到生产基地中三七存在各式各样的种质类型,这些遗传资源作为三七育种的物质基础,需要加强对它们的归类和保护,于是同团队一起选种、评价、自交……,年复一年,共收集、保存近万份三七种质资源,为三七优质、抗逆性等方面的良种选育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该资源圃于2022年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云南省省级三七种质资源圃”。

    他注意到,三七的遗传学基础研究薄弱,重要复杂性状相关基因缺乏根本解析,是制约优质三七新品种分子改良的主要问题,于是利用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研究手段,解析三七紫根、黄果等三七典型性状的遗传基础,鉴定、克隆了多个参与三七品质性状及高皂苷合成代谢的关键基因,并构建以传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的三七品种选育技术体系。

    相关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科技厅等部门的立项资助,已选育三七新品种2个,参与制定三七各类标准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文山青年五四奖章”。为了提升自我、拓宽视野,他于2022年8月作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进修,师从陈士林院士,学习本草基因组学。

    坚守育人初心,着力培养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

    熊高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积极作为。参与完成生物科学专业师范认证工作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等级“C”的评价工作;2023年8月,他作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带领教研组攻坚克难,完成专业去“D”并获“C”评价。

    在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吸引本科生参加实验研究与科研项目工作,探索建立导师、硕士生、本科生三位一体互助科研“传帮带”模式,促进学生培养质量;近两年,指导大学生国家创新项目等各类项目3项,获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1项、云南赛区二等奖2项,多位学生考取研究生。

    目前,作为教学副院长,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被文山学院嘉奖2次、记功1次,获文山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注重团队协作,发挥示范引领

    熊高作为2020年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青年人才”,他谦虚好学,始终坚信团队强大,个人才会强大,在团队中筑梦启航,积极参与团队建设,注重团队协作、分工。一直以来,所在的三七种植技术团队在种植领域处于引领地位,高质量支撑三七产业发展。工作以来,团队先后荣获云南省高校三七种植技术升级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文山学院优秀科研团队。

    如今,他作为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将以务实的作风和行动不断勇攀高峰,为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来源:文山州科协  记者:姜婷婷)

    (编辑:周秋 排版:冯鹤 责编: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