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网讯 近年来,文山州科协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抓重点、出实效,在建组织、强阵地、找资源、促交流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学会健康发展,积极服务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党建带“群建” 建立强学会 认真履行业务主管部门政治责任,推动所属的22家学(协)会成立13个党支部。同时,党建带“群建”,通过学会“领头雁”工程、换届审核指导、“品牌示范学会”创建、科普基地创建、联合开展活动等多形式多途径,持续强化党对学会工作的领导,学会质量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22家学(协)会涵盖理工农医和交叉学科五大类,会员人数达到1.7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人数达13名。 强化资源意识 建立强阵地 建立科普资源信息库,收集院士专家工作站信息88个,州外重要专家学者100余名,全州重要科技人才300名,科技工作者骨干1000余名,乡土杰出人才102名,科普基地14个、潜在科普基地资源3个,为推进科学素质提升工作打好信息基础。坚持走出去服务和上门服务,密切联系学(协)会、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广大科技人才,挖掘潜在资源、运用成熟资源,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基地7个、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7个,创建“品牌示范学会”4家,为全州开展科普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推动合作共进 举办文山州农业科研与农技推广培训暨学术交流活动等学术交流培训4期,推动跨学会资源共享、合作共进。加大激励支持,推动学(协)会组织开展太赫兹理化检测技术、康复新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等方面学术交流培训60余场次,交流论文140余篇,强化了干部人才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专业能力。 组织培训 服务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省委“3815”战略文山行动推进落实,组织学(协)会服务广大干部人才、党员和群众,助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州护理协会、州康复医学会、州中医药学会等医科领域学会积极组织培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州无人机协会组织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并参与了洪灾抢险、消防边防等工作;州老科协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余热,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培训获农村党员和群众好评;州农业工程学会实施边境幸福村科普长廊项目科技培训推动产业发展等。 (文山州科协) (编辑:罗贤慧 排版:张振飞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